“双一流”建设

更多>>新闻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双一流”建设 > 他山之石 > 正文

以学科建设为龙头 实现内涵式发展

发布日期:2018-06-28 08:27:01

今年6月,中国共产党上海大学第三次代表大会即将召开,这是全校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这次党代会是在学校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上海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积极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盛会。这次大会,将承载重要的历史使命,擘画学校的发展蓝图,决定未来的大政方针,必将载入上海大学的史册。本期,“上大发布”继续推出《迎接党代会》系列专栏文章。

上海大学第二次党代会提出“必须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习实践钱伟长教育思想,将世界眼光、国家需求和上大特色有机统一在学校的发展定位和办学实践中”。过去五年来,上海大学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需求,结合学校学科优势和特色,以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创新创业人才为根本,以建设高水平多元化师资队伍为核心,基本形成基础与应用相互促进、文理工医多学科相互支撑、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

打破学科壁垒,推进内涵建设(“085”工程)


“都市社会发展与智慧城市建设”项目从都市社会的组织和管理层面切入,探讨和研究国际大都市社会发展与治理问题;从都市社会的文化和艺术层面切入,研究都市社会的文化建设和文化生态,探索建设先进城市文化和社会价值观的相关问题;从都市社会的物质基础层面切入,围绕都市生态环境、信息网络和公共安全建设,为都市社会的文化发展和社会运行提供基础平台和技术支持,服务于都市公共生活。从而,为上海国际大都市的发展建设提供智力、技术和文化支持,并为世界国际性大都市发展和研究提供中国式的、可持续发展的新鲜经验。

“材料基因组工程”充分发挥上海大学的多学科综合优势,将基础学科与工程学科相结合,实现物理学、化学、材料与计算学科的交叉融合、相互促进、互补发展,改进传统材料研究开发中的经验型模式,集材料知识库、设计与计算、制备工艺寻优、生产成本控制以及服役行为评价等多种计算环节于一体,加速材料发现到应用的研发速度,建立材料的成分-组织-性能之间的定量关系,实现材料科学从工艺探索到理论指导下的材料设计,从实验寻优到系统寻优的转变。这不仅有利于理工学科交叉和创新人才培养,实现基础学科对技术学科的支撑与促进,还有助于实现问题驱动下的技术学科对基础学科的带动作用,真正达到内涵建设的目标,提升上海大学的整体实力和原始创新能力。

“都市社会发展与智慧城市建设”和“材料基因组工程”项目建设,打破了传统的学术壁垒,提升了相关学科的学术竞争力,为在“学术高原”上打造“学科高峰”奠定了重要基础。

以一级学科为基础,建设“高峰高原”学科


以一级学科博士点为基础,加强上海市“高峰高原”学科建设。着力建设社会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美术学、电影学为引领的四个上海市Ⅲ类高峰学科,助推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学、数学、设计学、机械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力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冶金工程、世界史10个Ⅰ类高原学科和艺术学理论、应用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物理学、中国史、管理科学与工程7个Ⅱ类高原学科建设。

高峰学科要在若干学科方向或研究领域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发挥对校内其他学科的辐射和拉动效应;高原学科要加强对优势学科的支撑作用,在协同发展过程中找到自己的比较优势,实现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的发展。

整合上海市的优势力量,牵头组建上海先进通信与数据科学研究院和上海材料创新研究院,推进“通信与计算机”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两个上海市Ⅳ类高峰学科建设。

聚焦社会发展需求,深度发展应用学科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主战场,以现代化建设战略需求和国家目标为导向,深度发展应用学科,重点建设医学、材料、计算机与通信、艺术、商科、社会学六大学科领域。

一是建设与融合发展医学学科。采取资源整合、高水平团队整体引进等方式,聚焦医工结合、纳米医学、生物医学3个方向,快速建设高水平生物医学学科。二是加强建设优势材料学科。聚焦先进高端制造关键材料、材料基因组、前沿新材料等3个学科方向开展重点建设,支撑先进装备制造业和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三是加快建设计算机与通信学科。聚焦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计算机学科2个学科方向开展重点建设。四是大力发展艺术特色学科。聚焦电影、美术等2个学科开展重点建设,支撑上海影视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五是创新发展中国特色商科。服务上海科创中心建设,重点建设创新与创业管理、高技术制造管理、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大数据服务与商务4个学科方向,打造一流商学院。六是重点建设社会学特色学科。重点建设城市社会治理、亚洲及国际人口迁移、上海社会发展3个方向,推动中国社会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建设,打造上海大学“新都市社会学”学派。

面向未来前瞻布局,实现学科集群发展


上海大学面向海洋强国、军民融合发展等国家战略需求和“一带一路”倡议,面向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的主战场,积极回应产业革命和社会发展需求,根据运载系统高速化、无人化、智能化、网络化、集群化的发展趋势,前瞻布局多学科深度融合的“智能运载科学与工程”学科群,主要依托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三个优势一级学科,聚焦“海上智能运载的基础理论和系统设计”、“海上智能运载系统特殊功能材料与结构”、“海上智能运载系统学习与协同控制”、“海上智能运载系统能源动力与任务载荷”等四个方向,致力于解决海上智能运载系统的核心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在装备的型号列装上取得突破。服务于海洋强国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满足军用和民用两方面对无人化、智能化、集群化的海上运载系统的迫切需求。

我校三个一级学科在仪器与装备、先进材料、信息化和智能化等方面交叉融合,协同攻关,推动了学科群的快速发展。机械工程学科着重于海上智能运载基础理论、系统框架构成、设计理念和方法研究,为系统结构和任务载荷装备提供了工程平台;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海上智能运载系统涉及的先进功能材料,为新型材料的设计、分析、制备工艺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研究海上智能运载系统的智能感知、集群组网、协同决策、大数据处理理论和应用,为信息安全提供了切实保障。


经过五年的发展,上海大学的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学科实力不断提升。在“2019QS综合排行榜”中,上海大学位列全球第422名、大陆高校第16位。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校社会学、美术学两个学科被评为优秀(A-档),40个参评学科中相对排名提升的有35个,绝对排名提升的有15个。数学、物理、化学、材料、工程、计算机科学、生物与生物化学等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工程学、材料2个学科接近ESI1‰。在2018QS学科排名中,我校15个学科(20158个、20169个、201713个)位列QS排名全球前400位,数量居大陆高校第12位。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要紧紧抓住国家“双一流”和上海市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战略机遇,深入推进学科建设,实现内涵式发展,为学校早日建成世界一流、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性大学不懈奋斗。

(来源:上海大学官方微信,上大发布